2015年9月11日 星期五

調整心態(牛眼看人生)



調整心態(牛眼看人生)

上星期三上午十時,暴雨傾盆。老牛應老友之約到北角飲茶,下車的時候,銅錢般大的密集雨點打得雨傘嘭嘭作響,馬路邊的積水像山澗急流;行人道面的水淹過鞋面,連褲腳也濕透了。遇上這樣的壞天氣,自然心情也壞透了。不過老牛想到,這是老友堅持了十幾年的定期聚會,應當保持愉快心情,便不把暴雨造成的狼狽相當作一回事,飲完茶回家才慢慢處理。
七月初的一個星期六下午,下了幾個小時暴雨。老牛帶小外孫去觀塘參加課外活動,在裕民坊總站下車時,雨水如山洪般沿著稍斜的路面向低處沖下來,我左手持雨傘,右手把小外孫抱起,涉水衝過馬路,鞋襪全濕透了。把小外孫送到課外活動地點,我立即到觀塘apm賣一對襪子,找個地方坐下把鞋子脫掉,用紙巾吸吸鞋筒裏面的水,然後穿上新買的襪子,耐心等接小外孫下課。

幾年前未退休的時候,在柴灣上班,公司有穿梭巴士到杏花村地鐵站接載員工。有一次掛八號風球,狂風吹起燈箱招牌的碎片、垃圾漫天飛舞。老牛仍要返工,先乘的士到地鐵站轉搭地鐵,到杏花村出站。等公司穿梭車的時間,老牛到「麥記」要了一個套餐,坐在五米高的落地玻璃窗前,一邊吃,一邊細心欣賞暴雨打在玻璃上的痕跡,欣賞狂風掃落葉的景象,欣賞黑雲翻滾的天色,突然想到︰有些人特意在台風到來時到海邊看海浪,也許就是這一種自得其樂的感覺。

任何事物都有正反兩面,如何看待,全在乎個人的心態,或者說是心理、情緒、立場、觀點、角度。正如哲學家常提到的一個命題︰一個杯子有半杯水,悲觀者說︰唉,只得半杯水;樂觀者說,還好,還有半杯水。這就是不同心態看同一個事物、同一個現象得到的不同結論。一九八七年,香港一家電視台播出一套長壽電視劇集,叫做《季節》,當中的主題曲唱道︰「常言道怨亦要做人、笑亦要做人,冷或暖生自你心;惡運到盡頭,好景即將降臨,明天將更近」。意思也正是告誡人們︰如何看待事物,全在乎自己的心。

最近老友傳一些有益資訊給我,其中有一篇《活的是一種心態》,大意是︰人到暮年,拼搏的階段已經過去,得失、成敗、權力、財富基本上已經塵埃落定,不必去羨慕甚至妒忌別人,不必去作無意義的橫向比較;抱持一種豁達、樂觀、不計較、不抱怨、不記恨、不貪婪的心態,健康愉快過日子,便是最好的。老牛十分欣賞這個說法。常言道︰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,自己應當調整心態,多看看如意的「一二」,讓自己保持積極、樂觀、向上、正面的思維,不要被不如意的「八九」纏繞、讓自己老是陷於苦惱、不悅、迷茫、消極之中。

許多人對古典章回小說《三國演義》開首的幾句詞耳熟能詳︰「滾滾長江東逝水,浪花淘盡英雄,是非成敗轉頭空,青山依舊在,幾度夕陽紅;白髮漁樵江渚上,慣看秋月春風,一壺濁酒喜相逢,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談中。」原詞出自明朝文學家楊慎(字升庵)的「臨江仙」,屬於「豪放詞」一派。此詞借漁翁、樵夫這些大時代的小人物、旁觀者口吻,道出對人、對事、對史的超然態度,正是教人不要太執著,對榮辱得失、對「君王天下事、生前身後名」不要太在乎。

朋友傳來的資訊中,有一段是關於如何冷靜處事的,當中說︰要學會三句話,第一句是「算了吧」,意思是接受現實;第二句是「不要緊」,意思是放鬆心情;第三句話是「會過去的」,意思是不要停留在不快的那一刻,要盡快調節自己、向前看。人們勸慰朋友時,常常說「睇開D啦」、「睇化D啦」,便是提醒人們要放開、學會自我開解。傳統智慧常常勸人「放下」、「自在」,此語源於佛家偈語,但原來道家也有這種觀念。羅浮山著名道教聖地「沖虛古觀」的正殿門口,有兩副楹聯,一對是︰「見了便做,做了便放下,了了有何不了;慧生於覺,覺生於自在,生生還是無生。」另一對是︰「世上人法無定法,然後知非法法也;天下事了還未了,何妨以不了了之。」很值得在世人參透。(二零一五年九月十一日)